“枫桥经验”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近年来,平安区人民法院三合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健全矛盾纠纷联调化解机制,以末端成诉向前端治理转变,以实实在在的为民举措,疏“堵点”、破“难点”、消“痛点”。
一、“上下”同步,践行“枫桥经验”新机制
平安法院确立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统筹管”、各部门协同联动的模式,以“一盘棋”的干劲,全力推进“枫桥式法庭”创建工作。
今年4月,平安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祝玉芝一行到三合法庭调研指导“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实地察看了基础设施建设、后勤保障,听取了法庭工作介绍,详细了解了法庭在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工作中的思路、做法。与法庭工作人员就“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就如何进一步发挥三合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做实诉源治理、执源治理、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
二、联动各方力量,探索法庭解纷新途径
自2021年起,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条岭村、东崖头村、西崖头村、张其寨村、骆驼堡村等5个村的村民委员经三合镇人民政府及各村董事会、监事会的同意,将村级发展资金60万以代管代养方式注入青海某富硒农畜产品有限公司的生猪养殖,该公司向各村委每年给付收益资金54000元,各村委与该农畜产品公司签订了《代管代养资金投入协议书》,各村委将发展资金投入后,该公司至今未给付过收益资金。2024年6月,5个村委将该公司诉至平安法院。考虑到诉讼时长和成本等原因,法官将案件推送到人民调解平台,先由三合司法所的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成功后平安法院进行了司法确认。
近年来,三合法庭强化与乡镇政府、司法所、村民委员会,助力、指导、支持各类解纷力量,推动形成辖区矛盾纠纷共同分析、预判、处理机制,做到了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搭建“线上调解”新平台,收获“多元解纷”新经验
今年5月,三合法庭受理了6件民事案件。收案后,法官发现这些案件有相似之处,即双方当事人有一方在外省,如云南某不良资产处置有限公司诉黄某追偿权纠纷案中黄某远在新疆。为方便当事人,承办法官征得6件案件当事人同意后,决定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掌上法庭)进行调解。最终,6件案件当事人均通过线上“面对面”达成调解协议。
三合法庭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充分利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掌上法庭),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创新和优化司法服务工作举措,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四、做实指导人民调解职能,构建法庭调解新格局
加强诉前程序引导。强化法庭就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金钥匙,从当事人的思想认识着手,积极作为,善用《诉前调解劝导书》,引导老百姓选择诉前调解来解决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做实调解优先。组建以人民法庭为纽带,乡镇党委、政府为主体、乡村人民调解组织为主要力量的纠纷调解“朋友圈”,邀请德高望重人士、乡贤达人、爱国宗教人士加入调解组织,每月向乡镇有关调解组织委派案件先行调解,有效激活基层自治力量。
加大调解培训指导。根据不同调解力量,分别组织乡贤、村干部、宗教人士、乡镇妇联、基层调解委员会通过现场培训、视频讲解、参与旁听案件审理、学习常见纠纷典型案例等形式,向调解组织、调解员讲解矛盾化解依据、纠纷调处步骤,提升调解技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