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按照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查纠整改环节相关工作要求,平安区人民法院结合当前审判执行工作实际,就司法公开、院庭长履行监督管理、案件“三评查一审核”、长期未结诉讼案件审判等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
会上,党组成员、副院长曹生林通报了全省法院2021年第一季度司法公开排名情况、2020年全省法院院庭长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情况、全省法院2020年案件“三评查一审核”工作开展情况、全市法院截止2021年4月长期未结诉讼案件情况。
曹生林指出上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司法公开工作中,第一季度公布的裁判文书数和摘要信息数之和与结案数的比例小于100%;不公开文书未经过严格审批;案件正点开庭率低,确定不开庭审理时,未及时取消法庭预定;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工作中,“两号”录入不及时、不完整。 二、院庭长履行静默式监管工作中:院庭长在网上办案系统中不会监管的问题依然存在;法官主动提请监管的意识不强;立案法官、承办法官审查后提请监管的案件少,大多为系统自动提请。三、案件“三评查一审核”工作中:裁判文书的优秀占比过高,标点符号错误,错、漏、多字,引用法律文件不规范,文书的释法说理不强;庭审中有未着法袍、披发、佩戴小法徽、穿着运动鞋等着装不统一,坐姿不佳,小动作较多等问题,话筒未开或使用不当,法槌使用不规范,庭审准备工作不到位;重点案件评查工作中,评查流于形式,不注重评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和应用。四、截止今年4月,平安区人民法院仍有3件两年以上不满三年的长期未结诉讼案件、3件临界两年的诉讼案件。因部分案件需鉴定或以另一案的裁判结果为依据,随着收案数量的剧增,长期未结诉讼案件的清结难度较大。
白守超院长强调,一要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工作,严格对照省高级法院《司法公开指引》的要求,切实做好“两号”录入;裁判文书一经确认生效或一经确认上诉、抗诉,一律在文书直报系统中进行操作;要规范预定法庭,正确选择法庭用途,开庭结束后及时关闭系统,避免庭审结束后还在直播中的画面。二要进一步强化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提高法官主动提请监管的意识,对 “四类案件”和重大敏感案件要做到应监管全部监管。三要切实加强案件“三评查一审核”工作,要建立讲评制度,强化评查结果运用,将评查结果纳入法官审判绩效考评和法官司法业绩评价,对确有违法审判的法官依审判责任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违法审判责任。四要对两年以上不满三年的长期未结诉讼案件和临界两年的诉讼案件,由承办法官写出情况说明,查明导致长期未结的原因,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要加大督办力度,制定“一案一策”清理工作方案,明确具体的结案时限,确保实现长期未结案件当年清结。要狠抓法院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紧扣“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根本要求,不断改进作风,提升工作能力,筑牢廉洁底线,着力提升司法为民工作水平,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