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活动开展以来,平安区人民法院三合法庭干警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司法为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出发点,以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利用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仅用9天时间审结了12件涉农民工案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将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活动的教育成果落到了实处,为当事人实现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2021年4月7日下午,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张某某、范某某等12名农民工风尘仆仆拿着诉状走进了三合法庭,诉称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洪水泉乡乡硝水泉村村民唐某某拖欠大家的劳务工资已经快一年了,经大家多次索要至今未付;看着一踏已被卷的皱巴巴的诉状,再看看一双双焦虑期盼的眼神,法官的心里格外沉重;想到当事人大老远从互助到平安来起诉,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当即对诉状进行了审查。
2020年7月,唐某某雇佣张某某、范某某等12人到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峨堡镇拉高压电线,约定日工资400元到300元不等,务工结束后,唐某某未能及时给付工资,经核算,12个人中,工资最少的1200元,最多的53000元,12个人的工资合计121800元。为贯彻落实“减负、去繁、便捷”的便民措施,法官当即在电话中对唐某某进行了询问和沟通,传唤他到法庭应诉,并于当日为12名当事人办理了立案手续;为缩短办案时间,法官决定利用“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将这些案件推送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诉前调解;2021年4月12日,经人民调解员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协议:唐某某承诺于2021年4月30日前将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全部付清;2021年4月16日,12份调解书全部送到了当事人手中;原告张某某拿着调解书激动地说:“没想到法院办案这么快,早知道这样,我们就该早点来起诉,说不定工钱早就拿到手了,谢谢法官”。看着当事人开心的笑容,法庭的干警们别提多高兴了。
这12个案件的审理中,法官为了让群众少跑腿,采取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的方法,利用“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将案件推向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既节省了司法资源,又缩短了办案周期,还促进了平安区人民法院以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的运行和应用,加强了化解矛盾纠纷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提升了司法服务水平,也将平安区人民法院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推进诉调对接,优化诉讼服务落到了实处。(作者:李秀英 编辑:吴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