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安区委、区政府作出《关于2018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结果的通报》,我院荣获全区2019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点工作成绩突出奖”称号。
2019年,我院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区政府、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上级法院的工作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先后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审务督察司法巡查”、“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干部作风专项整治”、“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工作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创新和探索新形势下审判机关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狠抓执法办案,锐意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2397(旧存118),同比上升78.69%。审执结2258件,同比上升27.2%。结案率94.49%,同比上升2.2%,审限内结案率为100%。
一、开启“互联网+平台+服务”司法网拍新模式
我院通过与第三方签署《司法拍卖辅助工作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司法网拍线上、线下服务的深度融合,开启“互联网+平台+服务”的司法网拍新模式。在海东市六县区法院中首次实现了将执行辅助事务适度外包的探索。截至目前,我院共有15件案件发起网络拍卖,其中成功拍卖房屋案件6件,合计970万元。成功拍卖商铺案件4件,合计775万元。成功拍卖价值50.6万元车辆一辆。
二、推动电子诉讼创新,助力智慧法院建设。按照省高院关于“重点推行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电子送达、网上交换证据、网上调解、网上庭审和向当事人网上推送电子卷宗”等七项电子诉讼应用的要求,我院加大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等电子诉讼应用的力度,努力打造智慧法院。
一是推行网上立案。为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制作了“移动微法院使用须知”、“网上立案须知”、“网上立案流程”等宣传手册,详细介绍操作流程,放在立案大厅醒目位置供群众阅取。截至目前,我院共接收网上立案申请154份,其中待审查4份,审查合格121份,审查不合格29份,合格率为78.57%。同时,从今年起,我院诉讼费用交纳采取了网上缴费的办法,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青海审判信息网完成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等工作。截至目前,网上缴费23件、二维码缴费11件。电子送达372件,成功签收40.32%。
二是开通移动微法院。通过“青海移动微法院”,群众可便捷网上立案、在线调解、网上开庭、手机阅卷、费用计算、法规查询等服务,随时“掌控”案件的动态,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截止目前,我院成功利用“青海移动微法院”立案53件。
三是实现跨域式立案。跨域立案是当事人通过就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向有管辖权的异地法院提出申请并为其提供相应的立案诉讼服务,是解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进一步提升法院诉讼服务水平、落实司法为民的一项重要举措。2019年,我院在青海移动微法院跨域立案窗口成功受理了两起辽宁省齐齐哈尔市中院和湖北省恩施法院起诉的民事案件。
四是建成法官桌面语音识别系统。为加快我院信息化建设步伐,切实普及信息化应用程度,对我院所有法官客户端安装语音转换系统,将其安装在法官办公室,以往动辄上万字的判决书不再是负担,法官们无需纸笔和键盘“出口”即可“成章”。借助麦克风便能快速生成笔录、卷宗等文档,为法官办公办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根本上解决法官制作和编辑裁判文书打字慢等困难,切实提高了法官办公办案的效率。
五是设立“诉服三兄弟”。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立智能诉讼服务专区,配备诉讼服务一体机、诉讼风险一体机和诉状智能生成一体机等终端,着力提升诉讼服务硬件水平。
三、推行刑事案件快审快结,提速(升)案件质效。我院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在刑事案件的审理中,对被告人认罪认罚、人民检察院建议适用速裁程序的35案件实行了快审快结,实现了刑事案件的繁简分流,节约了司法资源,有助于简案快审、难案精审、快慢分道、繁简分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公正和效率的有机统一。
四、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为实现“一优两高”战略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在“大棚房”整治、非法占用被破坏林地专项整治、环保专项督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全力服务区委工作。一是院领导靠前指挥,全院干警全力配合,积极开展法律宣传,做好释法明理工作;二是认真完成区委、区政府安排的安全保卫任务。期间,法院执勤区域秩序良好,未发生任何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