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主动来到家门口给我们解决纠纷,真是太好了。”5月22日,我院沙沟法庭在该区古城乡北村成功调解了一起排除妨碍纠纷案,原、被告双方均向法官表示真挚的感谢。
2016年以来,沙沟法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各项措施将审判工作延伸至百姓身旁。这个仅有5名工作人员的法庭,不仅担负着辖区3个回族乡,37个行政村,2.4万多人口每年 200余件案件的立案、送达、审判、执行工作,还担负着送法下乡、巡回审判、就地办案,指导基层组织人民调解、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重要职责。
巡回办案 化解农村纠纷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就没有办不好的事。”这是沙沟法庭胡亚宏法官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针对辖区地山大沟深、交通不利,部分山区农村群众诉讼不便的实际,沙沟法庭不断加大巡回审判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当事人诉累。
2016年以来,沙沟法庭开展巡回办案16次,巡回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16件,调解涉农纠纷14件,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贴心法庭。”“农村问题多涉及土地、宅基地等邻里纠纷及离婚、赡养、抚养等婚姻家庭类纠纷,把法庭搬到大山深处、农家院落、田间地头等纠纷现场,能使案情更直观、更明了。同时,使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司法服务,极大方便了群众的诉讼。”法庭胡亚宏法官说。
开展巡回审判的同时,沙沟法庭还注重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向群众发放便民联系卡,为群众送去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去年以来,沙沟法庭开展法律宣传6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500多份,便民服务卡200余张,组织举办人民调解员、便民诉讼联络员培训班3次,受到群众好评。
假日法庭 惠及乡里乡亲
“太好了,我周末可以回去开庭了。”5月23日,当在西宁打工的张某正为无法请假应诉而苦恼时,沙沟法庭的书记员小张打来电话,告知他可以把开庭时间定在周末。
节假日,许多单位都不上班了,可是沙沟法庭的工作人员在节假日加班加点工作已成为常事。法官们或在接待群众,或在组织调解,或在开庭审案,忙的不亦乐乎。考虑到有的案件当事人农忙、上班、在外地等实际情况,去年以来,沙沟法庭开设了“无休息日法庭”,形成了“假日法庭”这一惠民举措,最大限度为当事人参加诉讼活动提供便利。
近日,沙沟乡桑昂村一位村干部亲眼目睹沙沟法庭法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该村就地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动情地说:“法官牺牲休息时间,实心实意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我们从心底佩服和感动!”
庭所共建 联手疏导矛盾
“感谢你们的帮忙,化解了我们邻里间多年的恩怨。”5月24日,一起邻里纠纷案件的当事人林某、祝某共同将一面锦旗送到沙沟法庭胡法官手中。
林某与祝某同是沙沟乡候家村村民,两家系邻居,平时关系甚好。2016年7月,两家却因雨水排水等小事引发纠纷。法庭对案件进行调解后,双方矛盾有所缓和。但今年5月初,双方又因走道通行问题引发了吵嘴、打架,造成双方都不同程度的受伤住院。此案是邻里纠纷,若简单地一判了事,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矛盾。
与辖区司法所、派出所建立“庭所”对接模式,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沙沟法庭的工作亮点之一。办案法官联合当地派出所、司法所人员,多次实地查看,并绘制勘验图和拍摄现场照片,通过各方说服教育,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握手言和。2016年以来,沙沟法庭通过“庭所”对接,化解矛盾纠纷9件。大大减少了对簿公堂,形成积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