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园地
难忘法庭生活的苦辣酸甜
作者:胡亚宏  发布时间:2014-08-22 09:21:34 打印 字号: | |
  光阴荏苒,时间如梭。不知不觉中,我从基层法庭调回院机关工作已经八年了。在平安法院三合法庭工作了十一年的我,从一名书记员成长为一名民事法官,审理了数百件案件。现回首往事,虽不敢妄言历经风雨,却也饱尝了法庭生活的苦辣酸甜。真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有一年,我处理一件赡养纠纷案件,由于被告几年前在海北州门源县一个偏远的农村承包了几十亩地,一直在那儿生活、居住好几年了,加之当时院里的交通工具落后,我们便邮寄送达了起诉状副本和传票,想传被告回来在庭前做做工作,谁知信寄出去后却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了。看着家里无依无靠的老人,我们真是心急如焚,却爱莫能助。没办法,我们只有亲自去一趟。开着院里的一辆破旧的北京吉普警车,在崎岖不平、起伏颠簸路上奔波了近一天时间才到达被告所在的村庄。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找被告的家却成了一个难题,问了五、六个当地的村民,他们居然都说不知道。我们分析也许是我们开着警车,身着法官制服,使不愿招惹“是非”的村民产生了顾虑。于是我们将警车开出村外,并将制服脱掉,放在警车里,又徒步重新进了村。转了几个弯后我走进一处农舍,见到了一位妇女,便向她询问被告的住址,那位妇女听后警惕地问:“你们找他干什么?”我想如果告知实情可能还会无果而终,于是便谎称是被告在老家的一个亲戚,想找他介绍一些活干干,挣些钱养家糊口。那位村民这才放心地告诉我们被告家的具体位置。虽然此案以“欺骗”开始,但结果却十分圆满,经我们耐心细致的做工作,被告承认了错误,愿意承担对老人的赡养义务。当我们驱车离开村子时天色已晚,可是我们的心情却十分舒畅。有人形容法庭法官是“两头不见太阳”,太阳未出来时离家,太阳落山后归家,的确道出了法庭工作的特点。

  在一起离婚案件中,被告因车祸高位截瘫,长期卧床造成了性格的偏执、狂躁,年轻的妻子因无法忍受而提出分手。我们向被告送达相关法律文书时,他将对原告所有的不满全部发泄到了我们的身上,当着我们的面撕毁了法律文书,不仅对原告肆意谩骂,对我们也横加侮辱,一边向我们投掷伸手所及的物品,一边大喊“滚出去”。我们默默地忍受着,但耐心的说服换来的仍是无休止的辱骂和诽谤。无奈,我们找到被告所在村的村干部前去劝说,但仍然是无功而返。送达就这样在混乱和谩骂中结束。尤其想象不到的是,第二天一早,被告家人又将其推到法庭,并声称如果判决离婚,他将死在法庭之内。为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我最终做出了不准离婚的判决。但后来,原告无助而哀怨的眼神不止一次浮现于我的脑海,我也曾不止一次的自问:维持这一名存实亡的婚姻对原告是否公平,我的判决是对还是错?

  在法庭工作必然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事情,我也目睹过许多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人和事。当看到许多相伴多年的夫妻各奔东西,妻离子散,人去房空,平静的生活由此而支离破碎时,我也常常为之辛酸流泪。有一起执案件,标的额只有500元钱,因被执行人身患重病,几年前妻子与他又离了婚,无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在多次做被执行人工作无果的情况下,一直迟迟没有强制执行。但原告却以法庭执行不力为由,多次到法庭吵闹。无奈,我们来到被执行人家,看到被执行人家中有一台已经很旧的14寸小彩电,然而这也是被执行人家中唯一的“奢侈品”。我们宣读了扣押裁定并拔下了电视电源,卧床的被执行人一言不发,双眼含泪,他正看电视的年幼的儿子怯怯地却又满面怒容看着我们。此情此景,我心中不禁泛起阵阵酸楚,但职责所在,我仍然狠心地搬走了这台破旧的电视。我的行为也许使这一贫困交加的家庭雪上加霜,愤怒的孩子也许会对我怨恨终生,但法律是无情的,我必须执行法律。我只有在心中默默地向他们说一声“对不起”,只有默默的祝愿世上不再有贫穷和苦痛。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那时人们对上法院“打官司”始终有种排斥的心理,只有事态发展到难以承受的程度,他们才会走进法庭,求助法律。所以,一起案件在法官眼中可能司空见惯,但对当事人来说却可能是“天大的事”,公正高效地处理每一起案件,对法官而言是分内职责,然而这一职责的发挥却可能给当事人造成巨大影响甚至使其终生难忘。每当看到我的工作使合法权益得以保护,不法行为得到制裁,社会的公平正义得到实现,看到当事人那欣慰的笑容,那激动不已的眼神,那如释重负的表情,我也为自己能为他们做一点事感到自豪和骄傲,也深刻体会到自己所从事的这份法官职业的价值。如此,工作中的一切辛酸苦辣顿时甘之如饴。
责任编辑:胡亚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