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园地
一封感谢信寄托的情意
作者:胡亚宏  发布时间:2014-08-22 09:13:29 打印 字号: | |
  今年初秋的一天,平安县人民法院三合法庭白锦强庭长收到一封当事人姚某寄来的信件。她的案子在上个月就调解好了,难道又出现了新情况?白庭长在疑虑中拆开信。

  姚某在信中说:“我的案子在你们公正、严明、不辞辛苦的努力下,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看得出,在你们心目中,‘老百姓的事无小事’。在此,我代表全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读罢来信,审理她那件案子的一幕幕情景在白庭长脑海中再次浮现。

  两年前,姚某的丈夫曹某被李某骑车撞伤,曹某治疗出院后,李某尚欠900元医疗费未付,便向姚某出具了一份欠条,口头说定次日付款。之后,姚某多次找李某索要医疗费,但李某均以种种理由搪塞未付。于是,姚某、曹某于今年7月初提起诉讼,案子由白庭长主审。

  送达那天,刚雨过天晴,白庭长和书记员下车后踏着泥泞的小路到了李某家中,当时只有李某体弱多病的老母亲在家。她冲他们大发脾气,说李某不在家,并且家中一分钱也没有,自己还要天天吃药,连日子都没法过,法庭还逼着要钱,难道法庭是给姚家开的吗?白庭长耐心细致地对李某的母亲说明情况、解释法律,又和她拉起了家常,稳定了老太太的情绪后,让她代收了法律文书。临走时,白庭长留下电话号码,让李某回家后和他联系。但直到开庭那天李某一直没给白庭长打电话,他能否开庭白庭长心里也没有底。

  7月20日,到了开庭时间。这天,刚好又是雨天,李某没有按传票通知的时间到庭。等了半个小时后,白庭长准备缺席审理。这时李某打来电话说:“老伴身体有病,摩托车又坏了,不能到庭,你们怎么处理都行。”此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按程序完全可以缺席判决。可又一想,李某不来事出有因,如果判决,不但不能化解矛盾,反而会激化矛盾,不利于案结事了。想到此,白庭长决定到他家开庭。

  一个多小时后,白庭长一行冒雨来到李某家中。当他们穿着湿衣服和泥巴鞋子出现在李某面前时,他非常感动和吃惊,惭愧地说:“对不起,为了我的事,让你们跑了这么远的路,衣服也淋湿了,辛苦你们了,你们这样为老百姓办事,我服了,愿意接受调解。”

  他们来不及休息,找来了桌子和椅子,挂起了国徽,一个简易审判庭很快就在农家小院搭好了。经过审理,双方对事实没有争议,但李某家庭困难一时拿不出来钱,调解工作陷入困境。白庭长没有放弃调解希望,反复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某终于被白庭长的诚心感动,冒雨出去借钱履行了欠款,闹了两年的纠纷终于妥善化解。

   这样的案件,以这样的方式结案,对基层法庭的法官来说都是极为平常的事情,白庭长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可这封意料之外的感谢信,不仅再次勾起了白庭长对案件的回忆,也让白庭长对法官的职业和职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人民法官,白庭长只是尽了份内的职责,做了应该做的,可是他们却铭记在心。从这起普通的案件中,让白庭长深深体会到,彰显司法的人民性,践行司法为民,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具体的执法办案过程中,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深化。只有用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维护好、实现好他们的合法权益,才能让他们崇尚法律,相信法院,信赖法官。

   在白庭长的眼里,这封感谢信是一双眼睛,一面镜子,一种力量,鞭策和激励法官继续追求公平和正义,按照“公正、廉洁、为民”的要求办理好每一件案件,做一个让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的法官。
责任编辑:胡亚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