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近日,我院党组书记白守超在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文海的陪同下,先后到平安、沙沟两个基层法庭进行工作调研,并看望和慰问了基层一线辛勤工作的法庭干警。
每到一处,在首先实地察看和了解法庭的办公设备、办公环境、生活设施、绿化情况外,还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白守超同志在听取了法庭庭长的工作汇报后,与法庭干警还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仔细询问大家的工作、家庭和学习情况,认真听取大家对工作的建议、心里的想法和存在的困难,干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如:平安法庭干警提出,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付诸法院解决的矛盾纠纷大幅度增加,新类型案件也随之增多,有些案件法律关系复杂,矛盾对抗性强,办理难度、敏感度大,为此院里能否给基层法庭的法官多订购一些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书籍及法律适用手册,供学习参考,以提高法官法律素养,法律适用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现在法庭案多人少,办案法官几乎都在超负荷加班加点的工作,身心感到很累;在案件不断上升的情况下,院党组能否考虑增加1-2两名书记员,以缓解工作压力。同时,从庭审安全及法庭工作人员自身安全考虑,希望增加法警力量;法庭离院机关较远,而每天法庭到院里办的事情又很多,为此,庭里仅有的一辆车有时一天要来回跑很多趟,从而影响了法官正常的外出办案,故请求院党组给法庭增加一辆办案用车;法庭干警在下班时间,有时因为正在处理手头的案件,往往赶不上院食堂的吃饭时间,希望院里在法庭修建一间食堂,以解决干警吃饭问题;在大楼门厅前,由于下雨造成地基塌陷,地面裂缝,为不影响整栋楼体安全,建议院里尽快修缮。沙沟法庭干警提出,希望院党组从法庭工作实际出发,为法庭增加一名书记员或法警;同时对法庭办公楼漏雨渗水、墙皮脱落的现状,尽快予以维修等。
白守超同志听完汇报和干警们提出的问题后,对干警们“以庭为家”,在艰苦的环境里所秉持的默默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赞誉,对大家所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动情的说,人民法庭处在最基层,吃、住、行都在农村,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艰苦,院党组一定结合实际,以人为本,将关爱法庭干警具体体现在关心其工作、学习和生活上。对干警们提出的增订法律书籍、修建食堂、法庭办公楼存在的漏水、外墙表面脱落、地基塌陷裂缝、审判力量不足,交通工具缺乏等问题,院党组将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解决,以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消除基层法庭干警的后顾之忧,充分保障基层法庭工作人员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真正做到让大家“放心工作、安心工作、努力工作”。
最后,院党组书记白守超结合我院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基层法庭的干警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和希望:
一是继续发挥好人民法庭的窗口和纽带作用,加强法庭干警纪律作风方面的建设。在办案中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县有关规定和青海政法干警“八条禁令”,坚决杜绝“冷硬横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情案”、“关系案”和“金钱案”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做到文明接待当事人,树立人民法庭良好形象;
二是办案要细致,思想要转变,要学会从粗放型抓案件形成到细致性抓效果,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要提高案件调撤率,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办案中,要加大巡回办案力度,把“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关注民生”作为巡回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司法为民便民新举措,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诉讼需求,打造具有工作“亮点”的人民法庭;
三是法庭干警要及时更新法律知识,积极探索人民法庭新时期工作思路,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实务能力和调研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前沿阵地的作用;
四是进一步规范裁判文书等的写作。基层法庭面对的是广大的基层人民群众,在裁判文书的写作上不仅要做到法律上让当事人信服,而且在语言上要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进行表述,做到让当事人就明事理,一看就懂。同时在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时,要充分告知当事人的上诉权利及小额诉讼等“一审终审”案件的其他解决途径;
五是对安全问题要保持警惕,挂在心上。时刻绷紧车辆、卷宗、人员三根弦,要排查隐患,考虑周密,确保不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