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安县人民法院三合法庭审理各类案件263件,结案率达99%,调解各类民事纠纷案件186件。先后荣获“海东地区法院先进集体”、“便民诉讼联络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个基层法庭,短短几年时间里能取得骄人的成绩,着实令人赞叹。为了寻找答案,初冬的一天,记者来到了令人敬佩,受到群众爱戴的三合法庭,探寻在新的历史时期法庭的工作情况和新时期法庭人的精神风貌。
在平安县三合镇矗立着一座白色的二层小楼,“平安县人民法院三合法庭”的几个大字赫然醒目。
白锦强副庭长热情接待了记者,他将记者引进了办公室;一块块奖牌、一个个奖杯、一面面锦旗、浓缩了法庭辉煌的历史,记录了法官们奋力前进的业绩,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庭长室,记者看到宽大的办公桌上,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种案件的有关材料,随着白锦强的介绍,记者感到三合法庭在高起点跑道上前进的脚步依然是那样铿锵有力,昨日的荣誉光环依然是鲜亮光艳。这是因为:
廉洁奉公的传统在延续
三合法庭曾被誉为先进典型的摇篮,这些典型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廉洁奉公,可以说,廉洁是这个法庭的“魂”,没有法庭集体廉洁的风气,怎么可能培养出那么多的先进典型呢!时间虽然在一年一年过去,但廉洁奉公的“魂”在这里却历久弥坚。三合法庭原先在三合镇一偏僻的地方办公,办公地点只有几平方米,条件差拥挤不说,还不方便群众,甚至有些当事人误认为法庭是一小卖店。平安县法院院长王明华等领导经过多方努力,决定新建法庭,近一千平方米的建筑虽然不大,但对于法庭来说却也是一项大工程了。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办公楼建成了,法庭的办公条件得到彻底改变。工作环境变了,但干警们为工作的拼劲始终没有变:奉献,而不求索取。拒礼受贿在三合法庭就是很平常的,没有人为此感到惊讶,也没有人为此而感到是多么了不起,因为从过去到现在干警们都是这么做的。白庭长在处理一起离婚案件时,原告为了达到多分财产的目的,多次找关系约他吃饭,被拒绝后,第一次开庭后,原告并没有离开法庭,而是在法庭门外一直等候,在白庭长准备下班时,原告突然闯进来,先是一个劲地请求照顾,后扔下一个装有钱的信封跑出门外,上车就走了。白锦强立即将情况打电话报告了平安县法院领导,院领导得知后,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找到原告,责令其将钱取回。
在这个法庭还流传着“罢宴”的故事,一个周末,下班铃声刚刚响起,白庭长就接到了一个要好朋友的电话邀请,说是周末聚会,紧张工作了一周的白锦强也想好好放松一下,便欣然接受了。但是当他来到酒店时,发现一名当事人也在座。原来,朋友的宴请是为一起案件的被告说情。白庭长生气地对朋友说:“在这种场合请我吃饭不是鸿门宴吗”,说完,拂袖而去。这名被告为了把没理的官司打赢,找白锦强的朋友说情,而“导演”了这场所谓的“朋友聚会”。此案最后得到了公正审理,原告胜了官司。当原告事后知道这一切时,非常感动,非要请白锦强吃饭:“当初你不吃被告的饭是因为他想让你照顾,而我请你吃饭是在案子办完以后,只是对你这种行为表示敬佩”,但白锦强还是婉言谢绝了。当然,这些事情是记者从平安县法院其他干警那里得知的。但是,从此一句话却在当事人中间流传开来:三合法庭不愧是先进法庭,名不虚传!
执法办案的能力在加强
三合法庭案件多,法官为了应对繁重的审判任务,他们开展了“一做”,做到“四不过”。“一做”就是结合目标管理考评,开展了“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做法,通过强化业务能力,提高办案能力和质量;“四不过”就是立案不过天,紧急案件审理不过夜,一般案件审理不过周,案件执行不过月。从2009年以来,虽然案件不断增加,但却没有申诉、抗诉案件,没有一起差错案件。案件一步到庭率达到95%,案件调解率超过80%,当庭结案率达到35%,和法庭打过交道的律师都反映他们办案公正、规范,辖区内的老百姓对法庭的工作也是赞扬有加。同时,为了激发法庭干警爱岗敬业,热爱基层的作风,法庭开展了“我爱基层摄影”比赛,并将伏尔赛 “你所说的话并不一定正确,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等名言悬挂在法庭的走廊中,以强化法官公正司法的办案理念。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几年来,这个法庭无一起上访、闹访案件。这其中的原因引人深思……金杯银杯随着时光的流逝将变为历史,老百姓的口碑却是广为传颂的,三合法庭以骄人的业绩不但荣获了金杯银杯,他们更得到远比金杯、银杯更为宝贵的老百姓的口碑。
便民为民的作风在发展
在三合法庭,记者看到,二层小楼层次分明,一层是审判区、当事人休息室,坐椅、报纸、饮水机等一应俱全,还安装了安检门。当记者问及审判流程时,白庭长介绍说,在一楼即可完成全部诉讼程序,当事人从不用楼上楼下来回跑。在一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当事人对有的问题想深入了解时,也不是自己到楼上,而是在休息室等候,有关工作人员负责楼上楼下沟通,当记者问道:让当事人自己问不行吗?你们楼上楼下的不嫌累吗?白庭长微笑回答,在我们法庭,不能让当事人有一事为难,再说这样做我们已经习惯了。淡淡的一句“这样做我们已经习惯了”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如果我们所有机关的工作人员都能具有这种“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作风,那么“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还会存在吗?三合法庭不但在庭内这样,他们还把便民利民的措施拓展到了庭外;为了把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法庭在巡回办案的过程中,对群众有反应或了解到的纠纷,只要是法庭管辖范围的,主动介入,切实践行“有纠纷找三合法庭”的诺言,对一些较敏感、矛盾容易激化的案件,不厌其烦地做疏导工作,做到以情感人。2009年,平安县交通局对辖区的公路进行升级改造,在拆迁工作时,遇到了很多问题,为了保证按期施工,三合法庭对已起诉的此类案件认真分析研究,将交通局诉被告祁某侵权纠纷一案,选择就地开庭,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被告祁某对自己的无理要求表示放弃,并给交通局书写了保证书和致歉信。更为有趣的是祁某从此后主动找法庭咨询法律问题,并对其身边及同村的村民现身向说法。
此外,他们还深入到困难的当事人家中办案,为当事人排忧解难。2009年,法庭受理了一起离婚案件,法官并不单纯就案办案,而是主动上门在讲解法律的同时,就原被告的主要矛盾进行化解,最后,夫妻二人和好如初,他们的行动,就连原告也深受感动。仅这一年这个法庭就上门办案6次。2010年4月的一天,临近下班时间,一帮身穿破旧迷彩服的中年男子神情沮丧地走了法庭,说自己是打工的,给一个包工头干活,到结账发工钱时,包工头却不给,现在来法庭请求帮助把工钱要回来。三合法庭为了教育村民今后在打工时哪些方面应引起注意,就到被告住所地开庭,最后这11名农民工及时拿到了工资。
队伍建设的水平在提高
记者在三合法庭有一种感觉,这里的每个人都富有活力,充满信心,洋溢着一种团结和谐、乐观向上的团队精神。对于法庭的队伍建设,有着多年基层经验的白庭长如是说:对上要讲党性原则,对下要讲关爱,对干警负责,对他们的家长负责,不能给法庭抹黑,更不能让任何一个干警犯错误。擅长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他,在抓队伍建设中,演绎了两个角色;即在年轻人面前,他是一个呵护关爱的长者;在其他人面前,他又是一个敦厚勤奋的“兄长”。两个角色,一个目的,为大家的成长开辟环境,创造条件,使得三合法庭的队伍建设水平在不断提高。多年来,这个法庭在工作面前,没有人拈轻怕重,白锦强说,他最自豪的就是干警们的团结和谐。在困难面前,这里没有人退缩不前;在家庭和事业面前,顾全大局;在同事之间,团结友爱,在荣誉面前,谦让他人。什么是素质,这就是素质,什么是水平,这就是水平。就是在这些所谓“具体”细微处,展示了三合法庭干警的精神风貌。白锦强的父亲2011年因病去世,作为儿子他却没有在医院陪伴父亲一天。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父亲走的那天,他泪流满面,把自己对父亲深深的歉意藏在心底;几年时间,白锦强从未迟到早退过一次,经常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缘何如此,因为他把在三合法庭工作当成是一种光荣,一种自豪,一种激励,还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肩负起传承光荣的使命!
三合法庭把荣誉当作动力,把荣誉当作鞭策,把荣誉当作新的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他们牢记“司法公正”的要求,又向新的目标发起冲刺!